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4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国师 第463节 (第8/8页)

后面的夏商周三代,也就是宋儒所反复称道的先王之治,也未必不是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全靠德行。

    典型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倒也未必不是一种破题思路。

    曹端笑了笑。

    张宇初这是黔驴技穷了。

    张宇初的意思是说从夏开始就实行了“家天下”,而且以武力维护了“家天下”的统治方式,后来的商周也都是凭藉武力来实现统治的,春秋五霸的武力征伐模式也是效仿所谓的“先王之道”而来的,所以别跟我提德行。

    可曹端要的就是这个回答,在方才已经推演出的数十种可能中,张宇初并未逃脱必输的结局。

    曹端开口说道:

    “贤君之治国也,犹慈父之治家,慈父耐平教明令,不耐使子孙皆为孝善,子孙孝善,是家兴也,而百姓平安,是国昌也。

    然昌必有衰,兴必有废,此乃天时,兴昌非德所能成,然则衰废非德所能败也。故而昌衰兴废,皆天时也,此善恶之实,未言苦乐之效也。

    家安人乐,富饶财用足也,富饶者先祖之德厚所致,非贤惠所获也。

    人皆知富饶居安乐者命禄厚,而不知国安治化行者历数吉也。”

    曹端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治国就跟管家一样,开国明君就像是家族里的慈父,但是有兴盛就有衰落,这是老天注定的,不是德行所能干扰的。德行能影响什么呢?德行能影响的是后代的家底,一个国家的德行教化,就跟某个有钱家族安居乐业一样,这些钱不是因为他们贤惠而获得的,而是先祖(开国明君)的“厚德”给他们攒下来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