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76节 (第3/7页)
姜星火“物质一元论”:物质(细胞) 虚理(物质之客观规律) 而姜星火接下来就要回归论题本身,要论证的,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个命题里的关键,也就是人性与天理之间的关系。 “天地间只有物质充盈,生人生物,皆是禀此以生。” “而人之心,即气之灵处,所谓知气在上也,心体流行,其流行而有条理者,即性也。” “天地之心,犹四时之气,和则为春,和盛而温则为夏,温衰而凉则为秋,凉盛而寒则为冬,寒衰则复为春,万古如是,若有界限于间,流行而不失去序,是即虚理也,即物质之客观规律也。” “理不可见,见之于气;性不可见,见之于心。” 从世界观上,“物质一元论”的世界观是天地间只有物质存在,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皆由之而生,而对于传统的“心”、“性”、“理”等概念,也有了新的界定。 过去的天理和天性、人性,都从实概念变成了虚概念。 “理”成了“气”或者说“物质”的虚附属物,人性则成了“心”的虚附属物,而不是独立的实存在。 实际上,反对把“理”“性”都视作形而上的、超越的、独立存在的实体,是明末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 这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在社会思想领域带来的必然变革。 即便今日姜星火不提出来,程颐-朱熹理学这种注定会落后于时代的,含混的“理气二元论”,也一定会被淘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逆历史潮流和人性趋势的理论观点,就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但姜星火一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