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 (第5/8页)
山被迫要在西线,以襄城、召陵及庇山为核心,维持五到六万人马的庞大兵备,短时间内又无力开展大规模的反攻。 为加强楚山防御实力,弥补粮秣的缺口,接下来将重点整合汝州盆地两翼,包括方城、向城等县即将划归楚山所辖的山地区域。 泌阳以北、方城东北方向的五峰山,规模较小,但横跨叶县、方城、向城、鲁山、梁县以及嵩县、汝阳诸县的伏牛山,作为秦岭的东段,东西绵延三百余里,南北也有百里纵深,山势雄浑,占地之广,不在桐柏山之下。 伏牛山原有十数万山民栖息繁衍其中,算不上人丁繁盛,但赤扈铁骑南侵以下,河洛、河淮大量的民众为避战乱逃入山中,楚山估算整个伏牛山此时差不多有近三十万人众。 然而在去年冬季之前,汝州衙署簿册实际所隶民户,包括汝阳、嵩县两县在内,都不到十八万口,大半还是居于北滍水沿岸的汝州盆地区域。 杨麟征募乡兵寨勇,将汝州州军扩充到一万余众,参与地方城寨防御,也主要来自汝州盆地区域,而占地数倍广袤、人口更多的伏牛山区域,仅有两千多杂姓小户出身的民壮编入州军。 山里的大姓宗族将小姓杂户出身的青壮送入州军,一方面是需要在一定程度的应付州衙征募,另一方面也是排挤、欺压小姓杂户子弟,尽可能保护自家子弟不上战场遭受伤亡。 这两千多伏牛山小姓杂户出身的青壮,在之前诸多激烈的战事中,也确实伤亡惨重,此时却为楚山在伏牛山推行乡司制提供极大的便利。 目前,虽然还没有正式在伏牛山推行乡司制,但徐怀从各地抽调武吏,又以这些小姓杂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