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20节 (第2/9页)
们来发表的文章,到底要做什么。 而这里面的关键,不在于姜星火说的第二方面的治学方法,而在于第一方面说的“揭示义理与制度的体用关系”。 嗯,燕国地图铺了半天,这是终于露出匕首来了。 姜星火口中的“制度”,当然不是通常含义上的政治制度。 事实上,按朱熹的理解,也是这个时代对于制度最标准的理解,一共有两类,其中《周礼》为一类,即“礼之纲领”,而《仪礼》和《礼记》则是另一类,即“仪法度数”。 看起来很奇怪吗?为什么都是礼仪? 这并不难理解,礼部为什么是六部里名义上排名第一的部? 在封建王朝时期,礼仪是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与规范,制度在国家政治与社会规则的纲领与枢纽,二者互为表里,礼仪就是制度,制度就是礼仪。 而义理和制度之间,联系同样非常密切。 孔希路这时候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这种大事,并非是三言两语就能决定的,若是姜星火没有一个完备的计划,就要他以南孔家主的身份来做六经新注,哪怕是他,对此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样也是心里没底。 孔希路看着姜星火年轻的脸庞,缓缓说道:“盖制度者,经史之枢纽,圣贤精理奥义之所由见,而世界盛衰治乱所从出也,六经以明制度为大例不假,毕竟就算《春秋》微言大义,可说穿了,还是以着书谨祸乱、辨存亡,六经都是如此,所有安危祸福,旧说多阙,今悉采备,无非便是用以明得失成败之数。” 经史子集,经在最前面,而其言爵禄,则职官志也;其言封建九州岛,则地理志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