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8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82节 (第2/9页)

”概念与之融合,同时另辟蹊径,绕开了过去理学家们的老路。

    这也是根据黑格尔对华夏心学的深刻分析所得出的,按照黑格尔的话说,“良知”就是“先验之知”,也就是“对象自己规定自己,而不是从外面获得自己的谓词”,而黑格尔认为心学的“致良知”理论,作为“先验之知”,虽然有标准的方法论和实践手段,也就是通过谓词的各种限定,人们能够通过“致良知”一步步接近真理,但并不能完全认识这种“先验之知”。

    姜星火继续说道:“先天之知,即是真理,真理是某一时空的同一个客观的世界在跨越时空的不同的主观的世界的同一认识,在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表现为反复出现与必然出现,而‘致良知’这个实践的过程,就是把先天之知的主观世界与某一时空的客观世界接轨的过程。”

    换言之,姜星火把“实践”、“真理”这些近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与“致良知”结合了起来,完成了他的心性论。

    而从此以后,姜星火左手是“细胞物质论”的本体论,右手是“致良知(或者说实践出真理)”的心性论,就完整地构筑出了自己的物质一元论的哲学大厦。

    在此基础上,姜星火用实学进行社会建设,用科学培养工业革命所需的人才。

    如此一来,相当于从指导思想到实践方法,从本体论到心性论,就都齐全了。

    而有了姜星火这套完整理论的指导,世风、学风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姜星火继续补充道:“先天之知与天理不同,虽然是真理,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其属于认识范畴,不能等同于物质的客观实在,但在内容上客观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