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72节 (第1/9页)

    第一种,是心理学上的,强调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熟视无睹或不及时制止,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xue”的恶果,所以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种,就是经济学上的,认为破窗理论是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的,也就是“损害有益”之说。因为这是违反常识的,正常认为玻璃窗碎了需要花钱重新购买是坏事情,但在这种破窗效应下,消费促进了社会经济,使得消费链条上很多人得益,是好事情。

    参与太学之会的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我咋感觉有点不对劲?”

    在旁边偷听的外国留学生们,总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姜星火说的,明显就有点问题,但他们偏偏说不出来,到底哪里有问题。

    其实这里的问题就是,打碎玻璃窗虽然促进了消费,但原本生产玻璃的劳动力完全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打破玻璃再生产消费,整体社会总收益不变,而同样的劳动力用来生产其他物品,同样会使社会整体收益增加,算总帐的话,还是减少的。

    但实际上,在经济学上,并不仅仅是算加减法这么简单,这个问题还要复杂得多。

    且不论是否把碎玻璃的损失核定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财富”(即如同把债务视作财富一样),破窗效应这个概念追根溯源,其实讲的是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即短期经济中,需求可以对产出形成显着影响,宏观调控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但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