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71节 (第1/8页)

    孔希路的不正常表现,也让周围的人察觉到了。

    怎么回事?

    难不成今天一上来就是决赛?

    以往不都是先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吗?

    孔希路有点懵,但周围这些人此刻却是都感觉自己清楚得很,第一个抽到的辩论题目绝对不简单,所以才会让孔公都一时犹疑不定。

    因为在开始之前,皇帝就已经立了规矩,吏治问题是无可争议的,整顿吏治是原则性问题,不需要讨论。

    所以,就剩下了主要两个方面,即世风和学风。

    世风,也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带出现了新经济的萌芽,表现为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大城池商业的繁荣发展,日益发展的萌芽,刺激了商业的发展,带来了观念的革新,形成新的义利观.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促使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即以手工业工人、小商品生产者、工场主和中小商人组成的市民阶层。

    新兴市民阶层,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则把希望寄托在新思想的出现上,希望新思想能对传统观念产生冲击,使新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而学风,其实说的更多的是“士风”。

    “士农工商”这四个字到底蕴含着多么沉甸甸的重量,就不需要赘述太多了。

    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学习的,能够学习的是士人,所以士人间的风气,就是学风。

    而在这里,士人,更多地指的就是以国子监监生、科举举子等身份为代表的年轻读书人。

    在士林的话语权中,年老的、德高望重的大儒当然更具备话语权,但从组成结构和基数上来讲,底层的年轻士人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读书人在古代有着崇高的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