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76节 (第1/7页)

    第517章 心性

    “天地充盈者,皆物质也。”

    在太学之会上,姜星火正式地宣布了他的“气一元论”,或者说“物质一元论”。

    对于现代人来说,物质这个词比较好理解和带入,但从哲学角度上来讲,“气”跟“物质”或者说跟西方的“元素”之类的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基本可以理解为一回事,都是抽象概念上组成世界的基础存在。

    “天地万物皆有理,然理非实,乃虚也,朱子所言理气不离不杂,倒也非是错处。”

    姜星火似笑非笑道:“太虚之中,昆仑旁薄,四时不忒,万物发生无非实理,此天道之诚也,或可言之曰‘物质之客观规律’也。”

    姜星火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这个世界上确实是存在着“理”这个东西的,但“理”并非是什么实体,而是物质的客观规律,所以天理影响不了人性。

    那么辩论到了这个阶段,需要稍稍暂停一下,回顾一下整个辩论的关键理论过程。

    很多人都听说过杨士奇刚才拿出来的那句经典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应该很少有人思考过,为什么要把“饿死”和“失节”对立起来,这就是因为程朱理学极端的“理气二元论”下,宏观层面上理与气互相分裂,微观层面上理与气相互交互。

    用公式来表示,那就是:理 气=100%

    而理多了,气就少了,反之亦然。

    所以程朱理学希望达到的理想世界是维持基本的气的同时,尽量让理占据更大的比例。

    这里面的“理”,是从张载的“太虚气本论”中,拿“太虚”平替的。

    而“气”根据张载的人性论(“天地之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