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09节 (第1/5页)
国际出现大量的相关报道,国内的报道则更加热烈,因为理论是王浩提出来的,等于是国内引领了研究方向,好多人想想都产生一种自豪感。 但实际上,研究和普通人是没有关系的,他们也只能讨论和期待一下。 国内科研方面的直接反应就是,各大掌握科研经费的机构,都开始讨论投入经费在新领域研究中。 这才是核心。 因为相关的信息已经公开出来,肯定不只是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其他的超导以及凝态物理实验室,也肯定会申请相关的项目。 在比较‘火爆’的方向上,申请肯定会更容易一些。 好多凝态物理相关的团队,都开始仔细研究公开资料,准备进行新的项目申请。 新的领域、新的方向,肯定也更容易出成果。 有些年老的学者们,不由得追忆起了80年代末的场面。 当时全世界都在进行超导研究的竞赛,参与研究团队总计有将近三百个,国内的经济实力要差一些,但也有好几个团队加入其中。 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到处都是超导进展的报道,仿佛下一刻就能解决常温超导的难题。 现在也是大量的机构准备投入到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的超导机制研究中,那么会不会有更突出的研究成果呢? 比如,以机制结合应用,研发出接近常温的超导材料? 那才是科技腾飞的时刻! …… 全世界都在报道着交流重力研究,都在讨论着超导机制的研究,很多的研究团队都磨刀霍霍,准备加入到新领域的研究中。 作为新理论的提出者,王浩反倒没有继续相关研究。 他主要是研究理论,而不是加入到‘超导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