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48节 (第2/7页)

,从而推断出‘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

    这也是恩波利-库博不愿意公开真实数据的原因。

    当然,多数影响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国际学术界都知道,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掌握着最高端的强湮灭力技术。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只是刚刚制造出了强湮灭力场,技术能力自然不能与之相比。

    第二就是针对实验结果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再次确定了湮灭能量不守恒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有空间湮灭力参与的反应,物质世界存在能量不守恒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空间是什么?

    当很多学者重新审视论文内容,一个争议顿时就出现了。

    那是有关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

    虽然论文的数学内容上,没有非常明确的表述,但湮灭能量过程中,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明显偏向于‘粒子化’。

    另外,能量传递的过程,也就是导致宇宙膨胀发生的过程,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就偏向于短波形式的表述,才联系了宇宙微波辐射背景问题。

    那么空间的存在形式,究竟是粒子还是短波呢?

    这就是争议的地方。

    很多学者都能够轻易想到,物理界存在几百年的微观粒子和波的争议。

    这个问题最终以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研究为终结,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粒子,即“光子”,他还留下来一则预言:当光子频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以光电效应的方式发射电子,而光电效应可以说导致了20世纪物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