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21节 (第5/6页)
这也让一些人诟病,有些部分的设计,他们持有其他看法,发表意见也没有用,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总是以王浩的决策为准。 刘明坤就是感到郁闷的人之一,甚至说是‘最郁闷’的一个。 他是科学院电工所的研究员,来到新的研究组也担任副主任,对smes技术也很了解,总该有一定的话语权。 但是…… 从论证最开始,一直到现在,所有方案的确定都是以王浩为准。 他最开始还提提自己的想法,后来就干脆和其他人一样,就充当一个‘思考的人’,决策还是让王浩来做吧。 研究组私下里说起工作的时候,刘明坤也忍不住对其他人抱怨几句,“这样一口气敲定的方案,真的能行吗?” “速度快是快,马上就要完成了,但是速度也太快了。像是昨天敲定的线圈环绕方式,换做是电工所,估计要论证很久,还会做样品进行实验……” “王院士,理论水平是很高,就是太固执了,一点都不听劝……” “也正常,三十岁、院士、国际第一啊。换做是我,我也固执……” “换你?赶紧睡觉去吧!” “唉~~~” 第二百八十八章 研究完成了?可是,才刚三个月啊! 前期论证总计花费了一个月时间。 所有的设计方案都是王浩一手敲定下来的,有一些小的细节性的设计问题,王浩也会仔细的看设计,随后确定制造方案。 研究组里的一些人,对于设计敲定的过程,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