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35节 (第3/6页)
的环境,并以超高压材料的环境,来实现交流重力实验的布置。 哪怕是设备相对比较高端的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仅仅是实验相关的准备就用了两个多星期。 在完成了实验准备后,实验就正式开始了。 当天周敏华、吴晖等人都过去了,还包括科工局的另一名副局长以及数学物理科学园的一名院士,一群人就临近实验现场等待着结果。 实验准备的时间很长,但实验进行的很短暂。 很快,有结果了。 负责实验的应克华教授,带着激动汇报了实验结果,“我们在180万倍大气压的状态下,实现在16摄氏度激活超导状态,另外,在21.8摄氏度时,检测到了交流重场强的极值,数值为百分之17。” “而超导状态的场强,则为百分之13,场强极致比常态高了四个点。” 这个实验结果让在场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只要对于实验有所了解,就明白复刻实验的成果,已经强于芝加哥大学实验组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成果。 实验只是在180万倍大气压的状态下实现的,而芝加哥大学的实验组制造了260万倍的大气压。 同时,实验激活交流重力场的峰值比常态高出5.8摄氏度。 至于交流重力场强,倒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交流重力场强和实验的布局以及超导材料直接相关,但和提前检测到交流重力场强的峰值无关。 实验结果确定下来。 周敏华也回到了科工局的办公室,她已经收到了王浩提交的机密成果报告。 她之前还犹豫着,是不是要再去一趟西海大学,了解一下成果报告的具体信息,主要还是因为其中的信息太惊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