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临时改戏 (第5/10页)
开腔,其他人也纷纷表达自己在自家方言上面的造诣。 沈腾是QQHE的,沙一是长/春的,统称东北银。 普通话版:“女人,如果你想要激怒我,我告诉你,你成功了。” 东北方言版:“老娘们,你就想给我整急眼呗,你挺nē嗷。” 普通话版:“我还从来没有尝试过被拒绝的滋味呢,你挺有性格。” 东北方言版:“哥处对象还没样银撅过呢,你挺尿性啊。” 完了,根本没法直视东北霸总。 不过,东北好像也没啥霸总。 玛丽是辽/宁的,小岳岳是河/南的,谭松韵是川妹子。 剧组不大,演员不多,却几乎把全国各地演员都给一网打尽。 一开始吧,大家讨论的是自家方言诠释自己剧中的角色。 但讨论着讨论着就跑了调,好像在比哪里的方言更有土,更让人听不懂。 陈川拍了拍手掌,“大家伙,咱们收敛点,小心你们家乡的印象分被扣光。 咱们说回台词。我之前定下用方言,是为了拉近跟观众的距离。 但是眼下却发现用纯正的方言会让观众们有观影障碍。 例如陕/西的观众听闫妮的话觉得得劲,听别人的口音就会觉得什么玩意。 其他地域肯定也会有类似的问题。 因此,纯方言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但是方言基因却不能完全撇弃。 现在的问题是选择被普通话同化的新派方言,还是在普通话里夹杂着地方方言的口头语。 例如陕/西把‘我’叫做‘额’,汕东把‘我’叫‘俺’,河南把‘你们’叫‘恁’。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交给大家,咱们来次头脑风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