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7章 (第3/3页)
虽然没能做成高官,华佗多少有些遗憾,可是见天子如此重视自己,期望甚高,他便释然了不少,欣然接受了任命。 将华佗纳入太医署的体系后,刘协又考核了随杨彪而来,打算投军的勇士。 这批人大多是太原籍,有不少读过书,武艺也不错,只是实战经验略缺。刘协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转入虎贲、羽林,几个特别优秀的则留在虎贲侍郎中。 比如郝昭。 郝昭年方弱冠,但身材高大,弓马纯熟,还有相当不错的兵学根基。不仅刘协对他很满意,郭武、阎行也与他一见如故,引为知己。 杨彪在一旁看着,觉得眼前的刘协又与几个月前的天子有了不同。 一场大捷,让天子更加自信从容,胸怀气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若不是面相依然稚嫩,仅看他的言谈举止,谁也不相信这是一个年方十六的少年。 但他也有担忧,天子对百工的重视太重了,反而对士人不太上心。 到目前为止,天子发布的几道求贤诏书,有求能工巧匠的,有求通晓水利的,有求骁武能战的,唯独没有求通经明术的。 与杨修谈了一夜后,他证实了自己的担心。 借着一次汇报的机会,杨彪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刘协托着腮,盯着杨彪看了很久,露出一丝意味难明的笑容。 “杨公莫非忘了,朝廷自有举孝廉制度。” “臣不敢忘。” “孝廉虽说都是德行,其实大多本是通经儒生。既有现成的制度,又何必再求?” 杨彪看着刘协那一本正经的脸,有些恼怒,却无法反驳。 举孝廉其实算是儒门的胜利之一,从制度上保证了儒生进入仕途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子的话并不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