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9章 (第3/3页)
他才意识到眼前这个牧民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弘农杨氏意味着什么。 但这个评价却让杨彪很欣慰。 刚才天子说要让杨修继承他的事业,他还觉得是场面话。现在看来,或许天子让他来开这个头才是场面话,对老臣的尊重。 按照牧民的指引,杨彪走到一道浅浅的河谷中。 远远的,他看到杨修正在教十几个半大孩子行礼,一旁站着几个年轻儒生,看样子是在观摩。他立刻明白了,杨修要教的其实不是这些孩子,而是这些儒生。 教他们怎么去教这些孩子。 当初在杨定营中,杨修就展现出了过人的适应能力,和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军汉混得很熟。这个能力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极不容易,很多读书人一开始非常不适应。 教孩子读书也一样,一本正经的诵读是不行的,要寓教于乐于成。 这也是杨修总结出来的经验。 看到杨彪走过来,几个儒生也不知道他是谁,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继续将注意力集中在杨修身上,认真地看他的一举一动。 杨修也看到了杨彪,却没有表示,继续讲了一阵,示意其中一个儒生上前接替,这才走到杨彪面前,躬身行礼。 “父亲怎么来了?” 一旁的儒生们吓了一跳,连忙赶过来行礼。 杨彪一一应了,与杨修走得远些,以免打扰教学。 “你还真是乐在其中啊。”杨彪说道。 “这是大汉的未来。”杨修笑道:“能亲手将希望一步步变成现实,自然乐在其中。” “大言不惭。” 杨修哈哈一笑,也不反驳。知父莫若子,他岂能看不出杨彪严肃背后的欣慰。 “父亲与天子谈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