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 (第3/5页)
虏兵还没有侵入南阳,仅有少量士绅、富户未雨绸缪,携家带口南逃,就算已有一部分田地被旧主弃荒,但与我们沿途绝大部分所看到的荒滩坡谷,在南阳府都被视为有主之地,不容流民饥众随意割占的,” 史轸坐在马车上,看着泌水之畔的流民、饥民,跟苏蕈、徐惮解释道, “南阳府恪守这一点,一方面乃是南阳府衙及诸县衙署,目前还主要依赖于地方上占有田地的士绅豪户负责征缴筹措粮秣,需要维持里甲秩序,以及南阳府军大部分都是从底下征集过来的乡兵寨勇,以及修造城寨、驿道所需的役力,也主要依赖于地方士绅豪户的组织、领导。另一方面,南阳府诸多大大小小的官吏,绝大部分家里都有几百亩、上千亩粮田坐食其利,多者甚至占据上万亩、数万亩肥沃田地,他们怎么会容忍他人做损自身利益的事?即便宁慈、周运泽、程伦英等人乃是流官,但他们在各自家乡无一不是富绅之族。而晋庄成等南阳籍士臣,他们虽然人不在南阳,但族人都在,又岂会纵容南阳府组织流民、饥民分占其地利?种种利害关系交织到一起,注定南阳府都要遵循旧有的田制。而这点也是楚山与南阳士绅割裂最深之处。你们仔细想想看,楚山这些年是怎么处置淮源、信阳等地田地的?第一,楚山行营所辖区域,不仅士绅富庶,仰或普通民众,只要没有留下来共同参与抵御胡虏南侵的,仓皇南逃的,其田宅皆视遗弃,都收为官有。第二,士绅富庶以往没有耕种及经营的坡山河谷,都不得再私自割占,也一律视同荒地,收为官有。第三,仍然留在楚山的士绅乡豪,包括在行营及州县衙署的将吏在内,雇佣佃户耕种者,佃租严禁超过三成;而所有占地按丁口摊算,人均超过二十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