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53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531节 (第6/7页)

付品,从占城国换取了大量的储备粮。

    别忘了,“占城稻”可就是从占城传入华夏的,因为纬度、光照等因素占城国稻米的亩产量比安南国还要高,而占城人没有粮食危机,也没有维持那么庞大的军队,自然也就有了很多的仓储。

    从占城国的沱灢港到安南国的清化港,这个距离可比从大明本土到清化港近多了,说是朝发夕至夸张了,但发完货隔天送达绝不过分。

    至于被冲烂了的占城国本土家庭纺织业,谁在乎?占城人自己都不在乎,费劲巴拉纺织干嘛,安心种田给大明出口粮食不香吗?

    反正粮食也吃不完,吃不完的粮食能换来实用且物美价廉的纺织品,这不是白赚?

    而且占城国还能当二道贩子,把松江棉囤起来卖给还没有跟大明有大规模贸易往来的林邑等国。

    在升龙府以南的奉化府,胶水县(即今越南河南宁省东部红河下游交水县)。

    虽然地名有点搞笑,但这确实是通往安南国都升龙府仅存不多的交通枢纽和要隘之一了。

    因为这里有一条名为“胶水”的河流,作为红河的主要支流,起到了天然的阻隔作用。

    嗯,这地方在陈朝还叫奉化府,目前在胡朝被称为天长路。

    胡季牦跟王莽其实也有点类似,总喜欢乱改行政区划。

    之前就把好好的府给改成了府、路并行,也就是所谓的“路置安抚使副,府置镇抚使副,州置通判、佥判、县置令,尉主簿以管之;路统府、府统州、州统县;凡户籍、钱谷、狱讼,总为一路之簿,岁季报省,以凭稽考”。

    如果这样也就罢了,但偏偏胡季牦还要折腾,又把府、路并行改成了镇,改清化镇为清都镇、国威镇为广威镇、谅江镇为谅山镇再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