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573节 (第6/8页)
“就是心里没个着落,总感觉规矩变了,没老爷在头上了,反倒有些不得劲儿。” “贱骨头是吧?非得有人拿竹条抽才乐意。” “滚!” 现在,工业革命给新生的工人阶层带来的种种改变,已经开始悄然显现了。 工业革命时代早期的工坊或手工工场的劳动,在许多方面都迥然有别于以自然经济为运行基础的农业社会劳动,就比如这些在化肥、玻璃工坊里工作的工人,除了以自身劳动换取每个月的工钱外,已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来源。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下的农业社会,劳动一般是家庭劳动,也就是俗称的“男耕女织”,除了佃农以外,大部分的自耕农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手工业相关的生产资料,譬如桑树之类的.再不济,也有一些其他收入作为家庭财政的补充。 有不那么有利的一面,自然也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相比较而言,从人身层面,工人比之佃农和自耕农,尤其是跟佃农相比,更加自由了,因为在农业社会里,劳动往往伴随着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在工业革命后,这种关系只是金钱的购买关系,工场主出钱购买劳动力,仅此而已。 至于你下班后想干什么,是去夜市还是打叶子牌,没人管你。 当然了,如果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如果还有精力,似乎最合理的选择是——加班。 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最根本的是由工酬所带来的效用所决定的,在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获取工酬来满足自己需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