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4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443节 (第5/7页)

实事求是地说,哲学作为思维层面的东西,是一定会随着物质层面的技术发展而随之产生发展的,而且在他的前世,明末的思想活跃程度,并不比西方的启蒙时期要差,没道理技术和相应的社会发展能跟得上,东方哲学产生不了相应的概念。

    譬如辩证形上学里,有一个物质重要区分的哲学证明,也就是物体三种性的质(没打错),而且这是一个对近代哲学有着深远意义的论题。

    因为物体三种性的质,直接从哲学概念上阐述了事物的本体论、实体论和存在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性质。

    “你说的很好,知其体物而不可遗,则天下之理得矣。”

    出乎众人的意料,姜星火竟然坦率地承认了孔希路的方法论不错。

    李至刚眉头一皱,这不是姜星火的风格。

    显然,这里面是有些说法的,至于是什么说法,李至刚暂时还猜不出来,不过应该马上就能见分晓了。

    “我们也不用辩论其他事物了,就用最简单的举例,譬如伊川以柱子举例、晦庵以科举一般,你我今日诏狱辩经,便以这桃子举例吧,或许还能成为一段故事。”

    然而,接下来姜星火掂量了一下自己手里剩下的半颗硬桃子,复又问道。

    “那么请问,我手里的这颗桃子,又该如何‘体物’而‘得理’呢?”

    看着沉思中的孔希路,姜星火笑了笑。

    显然,孔希路还不明白他的问题,到底开启了怎样的一扇门。

    这扇门的背后,是足以在这个世界现有的哲学框架下,另辟蹊径,为新生的幼小“科学”圈下一片广阔土壤的不可知之知识。

    第385章 认负

    掂量着手中的桃子,见孔希路不说话,姜星火咄咄逼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