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68节 (第3/9页)

帝立法峻严,惩治贪污不遗余力,最终起到士大夫知廉耻之效了吗?”

    “盛世人心多厚,愈厚则愈盛;衰世人心多薄,愈薄则愈衰吏风的根由,还是在世风上,这一点我是认胡祭酒所言非虚的。”

    杨敬诚又道:“又譬如今日之人,大多便如话本上说的,只重衣衫不重人见了面,身上穿得几件华丽衣服,到人前去,莫要提起说话,便是放出屁来,个个都是敬重的,而若是本事泼天的主儿,衣冠不甚济楚,走到人前,除非说得天花乱坠,只当耳边风过,这难道是我乱说的吗?”

    吏风、世风、学风,互相纠缠,委实无法单独拆分,一旦说起来,难免有些越界的地方,这场茶会的众人,都不是胆子大的主,故而竟是都默契避谈了。

    正在茶会逐渐进入到诗文环节的时候,外面却忽然有消息打断了茶会的进度。

    非是旁的消息,却是宫中发下来的诏令。

    诏令不长,信息量却很密集。

    “近岁以来,士风浇漓、官箴刓缺。

    钻窥窦隙,巧为躐取之媒;鼓煽朋党,公事挤排之术。

    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酬报之资。

    《书》有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朕初继大统,立志承太祖高皇帝遗命,自当深烛病源,亟待铲除。

    有官守者,或内或外,各分猷念;有言责者,公是公非,各奋说直。

    大臣有正色立朝之风,小臣有退食自公之节,于是朝清政肃,道泰时康,尔等亦皆垂功名于竹帛,绵禄荫于子孙,顾不美哉?

    若沉溺故常,胶守故辙,朝廷未必可背,法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