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67节 (第4/8页)
“去吧.老夫没什么要告诉你的,只想与你说,既然已经决定踏上这条路,就别回头做反复之人了。” 解缙收起几张纸,对着董伦郑重一礼,再抬起头,原本有些发白的面色却是红润了许多。 解缙来去匆匆,很快就离开了董伦的宅子。 “嗬嗬~” 董伦俯下身喘了口粗气,对着青铜痰盂用力地咳出一口痰,重重地把自己的脊背砸在躺椅上。 “大好江山,只能躺着看了。” —————— 永乐二年的春天,火药味是越来越浓。 随着关于“吏风、世风、学风”这三风讨论的矛盾公开化,各路文坛豪杰、士林领袖,纷纷按捺不住。 有资格上《明报》的,那就公开论战,没资格上的,也非得在雅集、诗会上口诛笔伐一番。 跟没文化的儿子不一样,最近胡季牦胡老先生在南京的士林中混的很高端。 胡季牦作为安南国内独领风sao数十载的汉学宗师,大抵是跟高丽宰相郑梦周一个水平的大儒,或许放到三十年前刘基、宋濂领衔的洪武时代,或许还不算出挑,但在如今这个儒学不断发展,但大儒凋零的永乐时代,就相当有水平了。 而且胡老先生就算称不上“安南曹cao”,那也得高低是个“安南司马懿”,一手隐忍还是会的,跟人交谈从不锋芒毕露,更不会谈论到能引起杀身之祸的敏感话题。 突出的就是大丈夫能憋能屈! 因此,有关于吏风、学风的讨论,胡季牦是一个都没参加,今天曹端拉他参加金华学派掌门人汪与立的茶会,得知是只论世风,胡季牦才欣然赴约。 此前说过,金华学派乃是当今最重要的儒家学派分支之一,与叶适的永嘉学派同为浙东学派一脉,曾作为调停者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