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555节 (第5/8页)
第一个是官盐占市场的比例,第二个是每斤盐在北宋和大明不同时期抽的税是否相同。 但就“官盐占市场比例”这个问题来说,大明是禁绝私盐的,而且官府严厉打击贩卖私盐的情况,虽然私盐交易屡禁不止,但再怎么说,就算是比烂,也不可能官盐仅仅占市面交易的四成份额,实际上情况,大明的官盐应该占到了五到六成,也就是说数字不仅不该下降,反而应该上升才是。 但这么算,差异越来越大。 “大明怎么抽盐税的?” 这个问题,作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自然门清儿。 “大明每斤盐朝廷抽税,只比北宋要少一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似乎陷入了死胡同。 市场比例高,抽税一样,根本解释不了为什么能差出350万两之巨的盐税收入。 开中法吗? 不,不完全是。 大明为了防卫北元对中原的袭扰,在边境部署了几十万兵力,但由于边境距离大规模产粮区太远,为了解决后勤补给的困难、减轻财政负担,采用甩包袱的开中法。 开中法确实是消耗了盐引,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塞地区来换取盐引,然后去朝廷指定盐场换取盐,再在固定范围内进行销售,通过将食盐的贩卖资格下放,促成食盐的商品贸易。 但不管怎么说,实际支出盐引的,大头还是在两淮盐场,这部分盐引算作朝廷抵扣给商人运粮费用的,但绝对不会高达350万两白银。 为什么?因为每年通过开中法,给北边运输的粮食数量是固定的。 开中法末梢的晋商,负责向大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