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505节 (第6/9页)
雷声似乎让大地都颤抖起来,沉寂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暗起来,乌云滚滚而动。 “呜——呜——” 凄厉的牛角号声从东北方传了过来,随后,震耳欲聋的吶喊声冲破云霄、响彻四野,几乎压过了天雷。 “哒哒哒……” 密集的脚步声传来,整齐划一的步伐让地面都微微摇晃起来。 远处,烟尘四起,数万大军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巨型长刀般朝着校场挥舞而来。 朱棣身着赤金色明光铠,整张脸显得异常刚毅、冷峻,双眸闪烁着摄人心魄的光芒,他的身后是放弃了参与定阶的荣国公姚广孝,以及刚刚从工部右侍郎转任兵部右侍郎的金忠。 金忠亲自展开圣旨,念道: “竭忠靖国,固臣子之当为;崇德报功,乃朝廷之盛典。” “钦惟陛下恪遵祖训,克清内难,方当缆承大统之初,爱及将士从征之绩,不吝高爵重赏,悉皆剖符行封。” “被坚执锐者,悉荷荣恩;御侮捍城者,宜均锡命。” “曹国公李景隆,定将阶为五星上将;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定将阶为四星上将;魏国公徐辉祖,定将阶为三星上将;定国公徐景昌,定将阶为一星上将。” “镇远侯顾成、成阳侯张武,定将阶为五星中将;武安侯郑亨、隆平侯张信、保定侯孟善,定将阶为四星中将.(三星中将及以后名单略)” 这是一个权衡各方后给出的很公平的名单,靖难之役,李景隆功劳最大,前后送了两次,把朱棣养起来了不说,最后还开门给了建文朝廷致命一击,评个五星上将一点都不过分。 丘福和朱能功劳很大,但也只是战阵领军的功劳,并没有超过李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