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9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91节 (第2/7页)

子连忙道:“话也不能这么说。”

    大明虽然没有轻易因言获罪的说法,私底下痛斥朝堂上窃据高位的虫豸也没什么,但这里毕竟是南京城,天子脚下,他们这些外地进京赶考来的,还是要注意一点的。

    显然,从这些人的口音能听出来,以江西人居多,然后就是浙江人和南直隶(江南)人,这三个地区,也是大明的“科举大省”。

    “南北分榜也不是没有好处,最起码,以前那种南北榜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了,只要对于我们来说,总得登榜人数没有大的变化,那么就算南北分榜,又有什么干系呢?”

    “今年甲申科登榜四百余人,是国朝用人所需,若是平常年份,便是二三百人也不奇怪,要是南北分榜的话,还能给南方二三百人的名额,那确实没关系,就怕.”

    “就怕什么?”

    “就怕一共二三百,北方占了一半,那可就难了。”

    “那可不是嘛你们不晓得,在我们江西,想要考出来有多难。”

    浙江和江南的举子,其实是晓得江西的地狱难度的。

    这么说吧,在浙江,你九年(三届乡试)能考上举人的水平,可能在江西考个秀才都会翻车。

    正是因为江西文教水平高,读书人口基数大,所以才会卷到这种变态的程度。

    但这种内卷,其实在现行的科举制度下,是有利有弊的。

    明代乡试录取的人数,通常由朝廷按照各布政使司人口和文教情况分配,通常从数十名到一百多名不等,每次乡试全国录取总额约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按照统计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