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541节 (第6/7页)
,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里的叆叇也就是西洋原始眼镜最初的称呼。 而在崇祯初年,写下《镜史》的眼镜专家孙云球,则是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也就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而且还掌握兵记在了验光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亮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只能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从来都是不缺乏的,或许这些“孙云球”们,缺乏的只是社会对技艺和知识的尊重。 这也是为什么姜星火已经在研究推动专利法的产生,以及将整个军工体系(兵器局 兵仗局)的匠人待遇,开始逐渐推向皇室经营的手工工场。 只不过修改法律这种事情,要跟三法司扯皮,李至刚的案子到现在都还没判下来呢,不过安南的战事一时半会儿可能也结束不了,毕竟李景隆还没发起登陆,所以倒也不是特别着急。 事实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靠无数能工巧匠迸发的奇思妙想所推动的。 所以这种风气一定要培养起来。 记下了回头要给玻璃产品增加眼镜的事情,姜星火对侍从说道:“给他弄个放大镜来。” 你看,大人物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找东西都不用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