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36节 (第4/8页)

修撰《永乐大典》、收复安南、七下西洋、迁都北京、五征漠北。

    如今亲历了前三项的开头,后两项竟是也在言语间不知不觉地敲定了历史走向和事件脉络。

    只是不知道,数字还对不对得上。

    毕竟大明的国策转向了开海裕国和四民皆本,那么下西洋,肯定不止七次了,七十次都不奇怪。

    但五征漠北,就有待商榷了。

    姜星火不是不能给朱棣搞出军费来,但问题就在于,下西洋,去争夺海外市场以及原材料产地,都是有收益的,而且列强已经证明了,是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干就完了。

    但去草原和沙漠上打蒙古人,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不说是往无底洞里扔钱吧,也可以说是劳而无功。

    广义上的“封狼居胥”,也就是一路干到游牧民族极北的老巢,含金量当然很高,西汉的霍去病、东汉的窦宪、大唐的李靖、大明的蓝玉,都曾做到过。

    而狭义上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就只有霍、窦两人了。

    可无论是谁,哪怕是朱棣打到斡难河,从结果论上来看,还是没有起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命题是,农耕民族的军队,光靠携带辎重远征,是无法彻底消灭游牧民族的,剽悍的游牧民族是被近代工业的力量,改造成能歌善舞的存在的。

    因此,如果从绝对理性的角度来看,那么固守长城,大力发展海洋贸易,推进工业革命,等到经济和工业实力,都形成了降维打击以后,草原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威胁了,只是一群无害的放羊牧民而已。

    骑射?这是我们的传统才艺。

    但是现实就往往是非理性的,因为在当下这个环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