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8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86节 (第2/8页)

半会儿是改变不了的。

    朱棣也想让北方的举子多一些,问题是,北方的人口基数和教育水平就摆在那里呢,科举上的表现,确实不如南方,更别提跟江西比了。

    但这个数字,还是令朱棣不太满意。

    “北方举子,只有寥寥数十名登榜吗?”

    “陛下,不能再来一次南北榜了。”

    忠诚伯茹瑺苦口婆心地劝道。

    听到“南北榜”这三个字,从洪武时代走过来的老臣们,对这件距今不过六七年的事情,可谓是纷纷悚然。

    南北榜,明初著名政治事件,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洪武四大案,更有人将其称为第五大案。

    起因是洪武三十年的科举,朱元璋选择了八十五岁高龄的翰林学士(翰林院最高长官)刘三吾为主考。

    刘三吾,自号“坦坦翁”,元末时就曾担任过广西提学,是学政系统的资深大佬,在大明建立后,大明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由他制订的,老朱的《大诰》也是由他作序的,是当时无可争议的士林领袖,朱元璋选择他,其实就代表着,对这次科举,投入了很多的期待。

    但刘三吾让他失望了。

    丁丑科殿试,陈为第一,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举子,因为全部为南方人,引起了当时广泛的舆论争议,这个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的实际情况,但是北方人一名未取,却有些难以服众。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子因此联名上疏,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告主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更有北方举子沿路喊冤,甚至拦住上朝的官员轿子告状,整个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