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节 (第4/7页)

要在荒年高价买粮食吃的百姓损失了钱呗。

    要是真想丰年储粮以备荒年,那在荒年往外卖粮就不应该按照荒年的市场价往外卖,而应该按照买粮食那年的价格往外卖,这才能够调节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让百姓吃得起粮。

    低价买高价卖,这就是朝廷当了一个最大的粮食商,与民争利,从百姓手里搜刮钱财。

    不过这还不是李林甫做得最损的事。

    李林甫的第二个方法叫做赋粟助漕,通俗讲就是既然从洛阳将粮食漕运到长安来花费巨大,那就让百姓多交点税弥补漕运费用嘛。

    总不能让天子受委屈吧,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李长安忍不住道,李隆基和李林甫这对君臣真不是人啊,难怪安史之乱一起那么多人响应安禄山呢。

    总之在这两个丧良心的政策下,长安城是粮食充足了,也不用隔三岔五皇帝带着一堆人去洛阳吃饭了,李隆基在兴庆宫内高枕无忧,对洛阳也就越发不看重。

    这就给了李长安可乘之机。

    长安城在老登眼皮子底下碰不了,洛阳完全可以伸手碰一碰。

    国都的意义不仅是一座拥有巨大人口和繁华程度的城市,更是大唐百姓精神的象征。

    安禄山都知道打下长安后再登基呢。

    李亨本来有机会能将安史之乱平定,结果却因为自己地位不太正迫切需要打下两都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从而强攻两都,甚至不惜引狼入室向吐蕃借兵。

    李长安要想成大事,洛阳和长安也是绕不开的两座城市。

    李长安提笔将“伊川县”上画了个圈,这是洛阳的门户,易守难攻,又将“洛阳县”圈了出来。

    这两个地方,她想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