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10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4/7页)

书了。

    李林甫揣测着倘若张九龄服软,陛下会不会将他留在长安。

    过了许久,李林甫双手交叉按在了奏折上,嘴角露出了笑容。

    他觉得陛下不会让张九龄留在长安,陛下看见张九龄,一定会想起李瑛三人。一日杀三子,这是陛下的污点,自己和陛下是同党,所以陛下看到自己不会有什么感受,可张九龄就不一样了。

    张九龄当初铁了心要保李瑛,结果没保住还把自己折了进去,这是陛下的对家。可事后陛下杀完儿子后悔了,张九龄就成了那个“证据”,提醒陛下他做错了的证据。

    可陛下是天子,是帝王,帝王怎么会做错呢?

    所以他断定陛下或许会给张九龄升官,但是绝对不会让张九龄回到长安,张九龄就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再提醒陛下做错了的证据,太碍眼了。

    李林甫施施然站起身,理了理衣袍,将奏章揣入了袖中,又将这封奏章塞回那一摞各地太守请求回长安述职的奏折堆中,吩咐属官将这些奏折呈给圣人过目。

    李隆基看到熟悉的笔迹后也是沉默了片刻,长叹了一声,拿起朱笔批了一个“准”字。

    二月中旬,春风拂过杨柳,将刚冒芽的柳叶剪成了翠绿的条,春日的长安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三三两两的行人笑闹着去郊外小山上踏青。

    张九龄回到了他阔别五年的长安城。

    他离开长安的时候落寞极了,只有一人一马一书童,如今再回到长安,张九龄依然只是一人一马一书童,可心境却截然不同了。

    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张九龄认为自己这辈子的努力已经化为乌有,再没有什么期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