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15节 (第1/5页)
这个功劳也能算他一份吧? …… 会议结束。 应展明立刻成为了焦点。 他的方案听起来并不复杂,说直白些,就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远远比不上一些高级材料专家拿出的方案。 但是,有效最重要! 他的方案获得了实验组上下一致认可。 王浩也肯定了应展明的方案,直接说明会进行采纳,后续就按照方案进行对应材料的制造。 这很了不起。 王浩主动过去和应展明握手认识,赞叹他不被实验框架限制,鼓励他继续为实验组努力工作,许诺阶段性研究结束以后,会给他发放更高的奖金,并把他的贡献写进报告之类。 然后,王浩思考起了研究组的人员问题。 现在研究组的核心成员中,材料、核磁等方面的学者,都是科研部门直接派过来的。 周晖就是如此。 应展明也是周晖打申请才过来的,是‘直派’学者中唯一年纪低于四十岁的研究员。 科研部门派过来的学者,都已经有不小的名气,可以说是各自领域的顶尖学者。 同时,年纪也都不小。 周晖都已经五十七岁了,年纪再大一些都可以考虑退休,结果在‘直派学者中’只能算中游水平。 前沿性的科学研究,需要更多的年轻学者。 年轻学者往往更具有创造性思维,而年龄大的学者容易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很难有什么高价值的想法。 “是不是该换几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