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1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15节 (第2/5页)

的描述是该方程的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问题。

    这句话听起来很复杂,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

    其实简单解释就明白了,质量间隙,也就是没有覆盖全部质量,一个原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方程只是覆盖的原子核,并没有覆盖电子。

    电子,也是带质量的。

    这就是质量间隙,或者理解为质量的漏洞。

    杨-米尔斯方程问题,简单来理解,就是研究解决方程没有覆盖到的质量问题。

    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粒子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可以说就完善了。

    那可不只是解决数学问题,能获得菲尔兹奖,同时还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米尔斯理论是最顶峰的研究,难度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数学家、量子物理学家,也会感觉无从下手。

    所以,专心从事杨-米尔斯方程研究的学者数量极少,即便是往高出去估计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王浩并没有想去解决杨-米尔斯方程问题,但他希望结合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来辅助研究湮灭力的表现问题。

    他的主要研究还是超导机制。

    在超导的机制方向上,他都一直围绕着导电状态下的微观形态展开,围绕着塑造出来的新型几何展开。

    但是,新型几何是怎么被拓扑的呢?

    这就是湮灭力的作用。

    所以从湮灭力的角度去做研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向,两个方向一起进行研究,才能够完善整体的理论。

    研究湮灭力的表现,自然绕不开量子物理,就必须对杨-米尔斯理论有足够深入的了解。

    王浩思考的干脆建立了一个任务——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杨-米尔斯理论研究(难度:s+)。】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