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84节 (第2/6页)

。”阮伟平直接说了出来,“我看过他的研究,是以拓扑学来解释薄层传导现象,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微观理论。”

    “不过,我不相信这种理论,拓扑是数学里的概念,他也只是用拓扑的方法,来解释凝态物理现象,而不是超导内部真正发生了拓扑相变。”

    “至于湮灭,好像是王浩自己的理论?也就是说,他拿自己的理论结合邓肯-霍尔丹的研究,弄出了一套新的理论?”

    “这个……”

    王强思考着,好半天也做了个点评,“超导理论机制引入拓扑学,还结合自己的理解……很有想法。”

    阮伟平也点头认可道,“确实很有想法!”

    他们并不相信王浩说的理论,但也不会接插手到研究中,而他们认可的是王浩的研究很新颖。

    新颖,是值得肯定的点。

    国内的学术是缺乏创新性的,这是学术环境造就的问题,缺乏创新性,有个问题就是,一些年轻学者从事科研的自由度不高。

    直白来说,“年轻学者,并不是想研究什么,就可以研究什么。”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邓肯-霍尔丹和同事一起做的研究,放在国内就不可能拿到经费,他做申请根本也不可能审批通过。

    他们的研究被同行认为是‘疯了’,做项目报告申请经费时,评审专家也会有同样的看法,项目自然就不会得到审批。

    这些离经叛道的研究,想要申请经费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年轻人才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