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52节 (第2/6页)

当项目失去了实验自由,就是被指挥着进行研究,只是充当一个实验的机器,还有什么意义?

    他们想进行独立的实验,还要向基础科学中心做申请,完全失去了独立研究的空间。

    同时,也会导致经费受限。

    这大概也是超导办公室,好多人同意这个方式的原因之一。

    挂靠项目的经费肯定是受限的,原本能拨款五千万的项目,一挂靠也就还剩下三千万。

    另外,不能接受的就是单方向的实验数据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单方向的数据贡献,等于是把成果交给了基础科学中心,即便主研究还是他们做的,但基础科学中心平白就会共享成果,还可以根据物理实验室的成果去继续实验。

    换做只是何毅、肖新宇等人,并不会太过于抵触,因为物理实验室确实规模很小,不管是人员的研发水平,还是实验条件都远远比不上基础科学中心。

    他们说白了就是想拿经费,有经费支持就可以做实验、有成果,还可以扩大实验室的规模。

    一般小实验室都是如此。

    正常挂靠项目对物理实验室来说是有好处的,前提是物理实验室无法靠自身研究出大成果。

    但是,王浩加入了项目,前提就是不成立的。

    王浩最无法接受的还是第一条,失去了项目自主权,就失去了继续研发的意义。

    他没有经费的需求,也没有发展实验室的需求。

    在数据共享方面,他最开始想的是双方能够进行正常的数据共享,你共享给我、我也共享给你,以平等地位来共享,哪怕吃一点亏也没关系,大家毕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