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73节 (第1/5页)

    这是重点。

    在这个问题面前,犹如鸿沟般的技术差距,都可以放在一边不谈,因为那是不得不接受的事情。

    半个小时后,组织的内部会议开始了。

    他们就‘湮灭力场强度测定’问题,不断进行着分析讨论。

    几个顶尖学者发表了意见,还真讨论出了可行方案,“湮灭力场还是有厚度的,但肯定无法支持常规的力学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释放纯质子束,让其穿透强湮灭力场,研究质子束的运动变化,来分析场内力学作用问题。”

    “其中会牵扯到能量湮灭问题,也会牵扯到热力、磁化等影响,但排除这些影响,通过大量的计算,还是能排除干扰,对场力强度做出评估……”

    这个方法确实是可行的。

    等有人总结出来以后,马上有大量反对的声音,“质子束?这种测定的偏差肯定很大!”

    “为了测定湮灭力场强度,我们还要找个高能物理团队合作吗?”

    “这需要多少经费?十个亿?二十个亿?”

    “简直太复杂了!”

    “我可不相信王浩团队是这么干的。看看那一大堆的力场强度数据,怎么可能呢?”

    “……”

    会议室里乱做一团。

    恩波利-库博用力揉揉额头,他不是物理界顶尖的学者,到技术会议上,根本没有话语权。

    看着乱糟糟的场面,他想的是该怎么交代。

    上次杜鲁克-本特问及‘技术差距’,他可是很明确的说,只要制造出‘下一代’设备就能追上。

    现在连湮灭力场强度的测定方法,都讨论不出个结果,确定差‘两代’的技术水平……

    怎么追?

    ……

    《湮灭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