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9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98节 (第2/6页)

分析。

    即便到了讨论分析阶段,也很难得出什么结果。

    他们需要论证一个可行性方案,考虑的方面包括技术、设计、建造成本、参与建造的公司、时长、后续维护成本等等。

    很多方面都要进行论证。

    只有能拿出一个完善的可行性方案,上级才可能会考虑拨款支持项目。

    这主要是因为项目需要的资金是海量的,磁悬浮列车的成本已经很高,高温超导磁悬浮就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

    即便只建立十公里的轨道,项目花费可能也会达到几百亿。

    这个项目是由科学院院士廖光远、杜伟牵头的,他们对于项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随后也说起了建造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意义,包括对磁悬浮列车的升级,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也能带动相关领域的研发,还说了一些诸如‘让世界看看国内的技术实力’之类的官话。

    之后好几个学者上台,做各自领域的报告演讲。

    王浩一直跟着听,后来发现论证会也没什么意思,就是一大堆学者讨论怎么实施项目,可实际上,因为技术还不成熟,耗费资金规模太大,短时间不太可能通过。

    等上午的报告结束,他就准备离开了。

    廖光远注意到了王浩,特别走过和他说话,也问到说,“王教授,你对这个项目怎么看?”他希望能获得王浩的支持。

    王浩是最顶级的数学专家,在高层眼里还是很有影响力的,项目能够得到王浩的支持,获得批准的可能性都会大大增加。

    王浩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廖院士,我觉得短时间内,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没有实施建造的意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