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9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94节 (第4/6页)

多,因此可能发生波动性质的尺寸,在日常生活经验范围之外。

    物理界的常规解释,感觉就像是对波粒二象性问题的‘强加’解析,让人感觉难以理解,碰到物理问题的时候,也基本上用不到。

    现在王浩的研究组发布的成果内容,则是以光子的拓扑构造,给出了波粒二象性全新的解释。

    简单来描述就是,“每一个光子都可以单独存在,同时也可以相互关联。”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二点五维的拓扑结构。

    同时,因为二点五维的拓扑结构,不能够持续停留在三维宇宙中,就需要不断的运动,才能够保证其持续存在。

    这也解释了不带质量粒子的高速运动,并拓展到微观粒子的震颤问题。

    实际上,新的解释也并不是很清晰,只是以数学框架从侧面论证了二点五维拓扑结构的特性。

    但作为一项全新的理论,对于波粒二象性的全新解释,已经完全足够了。

    由此可以推广到,绝大部分粒子都拥有二点五维结构,也说明了光子能够不断产生的原因。

    很多的物理现象中,都会有光子的存在,即便只是光的传播过程中,反射现象都是光子的湮灭到光子的产生过程。

    如果继续广义的去思考,可以推广到粒子都是相互关联的,哪怕是电子和光子,完全无关的两种粒子,都同样拥有二点五维拓扑结构。

    以此,很多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也可以做出解释。

    比如,最经典、最神秘的双缝干涉实验。

    如果深入去思考,双缝干涉实验是很恐怖的,有好多科学家都做过双缝干涉实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