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06节 (第3/6页)
主团队,包括邓焕山的实验组、反重力组,以及王浩的研究组来完成。 有资格申请七亿大项目的,其实就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基础科学中心的汪承林,另一个是超导重点实验室的杜建华,最后则是东港超导研究中心的贺峰。 和前面两个人相比,贺峰相对还是要差一些的。 等上午的会议结束以后,杜建华、汪承林以及贺峰,就一起找到了王浩,谈一下最大项目的问题。 王浩正和超导办公室的吴晖院士在一起。 针对项目分配的问题,王浩是有些为难的,他转过头看向吴晖,说道,“我不插手项目分配,还是要看基金会这边。” 不管是哪个团队去做项目,只要能够完成基础的实验,得到相关的数据,基本上就能接受了。 汪承林、杜建华以及贺峰,三人的实验组都有实力做最大的项目,分配项目,肯定牵扯到很多的问题,他自然是不想插手的。 这本来也是科学基金会的工作。 三人都看向吴晖。 吴晖则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王院士没什么意见,其实我也没什么意见,你们的团队都符合要求。” 具体怎么分配还没有想好,公开招标的科研项目,也不像是工程招标项目一样,还能从经费上入手,比如,哪一个团队压的经费越少,就把项目分配过去。 这当然是不行的。 科研、实验,经费需求就摆在那里,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卡经费可能意味着后续无法完成研究,尤其如此重要的研究,更不能够出现差错。 吴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