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11节 (第2/5页)
科技的很多领域还是落后的,当有新兴科技出来的时候,就是国内科技赶超的机会。 这项新的研究方向,理论基础还是王浩提出来的,也就等于是国内提出来的,自然会加大研发相关的力度。 王浩申请的还是国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是‘构建单方向的半拓扑体系’。 他在项目申请报告上,只写了一些研究方向问题,把申请报告提交上去以后,就只等待审核通过批复经费了。 他根本不担心审核。 因为理论就是他提出来的,申请理论相关的数学方向研究,自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他申请的经费也不多,只有两千万经费而已。 经费,只是个数字。 如果后续出现经费不足的问题,自然也可以继续申请增加经费。 “有了项目以后,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个研究光是靠自己很难……” 王浩感叹的想着。 虽然他可以把控研究的大方向,但就像是彼得-舒尔茨构建新拓扑体系连接其他学科的研究,他自己只能完成基础的代码,后续还有一个团队进行完善。 一个新的拓扑体系的研究,可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那会有很庞大的工作量。 他和林伯涵、比尔卡尔一起做的,也只是基础的定义工作而已。 …… 时间进入到月底。 王浩每天安心的待在梅森数实验室,偶尔做做研究、给学生们讲讲课,不急不慢的积攒着灵感值,来寻找研发突破的方向。 当研究陷入瓶颈的时候,再闷头去做研究也没有意义。 他查看了比尔卡尔发来的邮件,上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