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21节 (第6/6页)

子组织新实验的结果,恰好证实了自己的研究,但距离证明湮灭理论还有很远。

    一个新理论想要被接受,可不是一次实验结果能说明的。

    这是新理论,而不是单纯的发现。

    比如,希格斯理论。

    希格斯理论很早被很多物理学家认可,是因为它有一套完善的理论,并且符合以往的粒子物理研究,和许多理论都能够对接上,并且还补足了粒子产生的问题。

    简单来说,希格斯理论是宇宙大爆炸论的补充和完善。

    希格斯理论不只是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还包含最重要的希格斯场论,并联系了宇称不守恒问题以及大爆炸理论,并和杨-米尔斯理论一起成为了粒子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构架。

    许多物理学家都参与了希格斯理论的研究,包括很重要的彼得-希格斯、利昂-莱德曼、弗朗索瓦-恩格勒,等等。

    当一套理论非常完善的时候,即便还没有确定是正确的,也能够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

    湮灭理论则不同。

    王浩连基础的数学构架都没有完成,就只是提出了湮灭力的存在,并给出一些简单的定义,距离完善理论还有很远的道路。

    有记者站起来继续问道,“王教授,能说说这个研究,你是用多久完成的吗?”

    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

    去年的时候,王浩还在研究超导机制,并完成了很重要的‘超导定律’,怎么就突然就转到了杨-米尔斯方程以及粒子物理了?

    王浩摇头道,“很不顺利,用了差不多有一个月才有了成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