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89节 (第2/6页)
,大部分报道都把他和罗大勇归在‘等等’、‘等人’里,好像他们完全是附带的。 但实际上,研究贡献最大的确实是王浩,但林伯涵自认为贡献并不比比尔卡尔少多少。 罗大勇化作‘等等’确实没问题,他是后续才加入进来的,能混个‘等等’也不错了。 王浩笑道,“别太在意了。有些报道是这样的,但在学术规则上来说,你们和卡切尔是并列的。” 这是实话。 这个研究成果是研究组一起完成的,王浩肯定是第一贡献人,理论上,其他三人都是并列的。 现在好多报道,把罗大勇和林伯涵归在‘等等’里,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个人名气。 比尔卡尔的贡献,哪怕是和林伯涵相似,但因为他获得过菲尔兹奖,给人的感觉就是贡献更多、更重要一些。 “所以,还是个人研究上有突破才重要啊……” “拿到一些个人的奖项,才会被国际认可。” “哎~~” 林伯涵和罗大勇一起叹了口气。 但他们仔细想想,觉得自己追求太多了,尤其是林伯涵更是感觉如此,他来西海大学之前就只是个在职博士后而已。 现在能加入到最顶级的研究组,并且完成最顶级的成果,能挂个名字已经很了不起。 比如,他已经正式被提升为教授。 “我们这个研究什么时候才能被国际机构确认呢?”林伯涵关心的问了一句。 王浩思考着说道,“一个月?” 比尔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