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14节 (第2/6页)
不影响成果价值。 好多学者也不由得感叹起,“王浩不愧是王浩”,过去的两年时间,王浩并没有拿出顶尖的数学成果,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物理和技术研究中。 有些学者认为王浩已经‘抛弃’了数学。 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大多数天才数学家的成果都集中在十几年时间里,而不是终身都能够有顶尖的成果,王浩出成果的时间更短,只有几年时间,但他相继完成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及ns方程问题,其他附带的还有角谷猜想、阿廷常数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的出现都集中在几年时间内,后续则只和其他人一起在霍奇猜想上有所进展,其他就都是物理方向的成果了。 王浩只花费几年时间,个人的数学成绩已经达到了顶峰,转而物理以及科技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的规律下,即便是继续做数学研究,也很难有大的突破了。 显然。 王浩用事实证明,他并不符合一般的‘天才数学家’规律,一出手就是‘王氏函数’,直接让质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这还不仅仅是突破,而是帮助质数研究指引了方向。 以此自然被认为是‘顶尖成果’,好多认识的人都发来了祝贺。 王浩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也非常的重视,但他重视的原因并不是其数学意义,而是高次质点函数和质量点构造直接相关。 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王浩希望能以此来进一步构造质量点,无论到什么时候,数学也只是工具而已,物理的研究才和科技直接相关。 现在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