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16节 (第5/6页)
一些从事其他领域研究的学者也开始转而研究湮灭理论。 当一项理论研究有大量的顶尖学者参与的时候,自然就有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是理论方面,保罗菲尔-琼斯利用湮灭力存在的基础,完成了部分超对称性问题的论证,随后哈佛大学的布罗恩教授,用六十三页的论证,补全了超对称性问题的剩余部分。 挪威科学院的斯万斯达特教授,以湮灭力为基础完成衰变的论证,一定程度上,分析出了湮灭现象和粒子衰变的关系。 这是核物理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被认为是核物理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中途还有很多学者,从量子物理、凝态物理、宇宙论的各个角度,做出湮灭理论的相关研究。 其中还是王浩的研究组成果最大,他率领研究组完成了突破式的物理论证—— 电子性态论证。 对于电子性态的论证自然离不开电磁力,而论证电子带电特性和湮灭力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是以湮灭力联系到了电磁力,来说明电磁力产生的根源。 ‘电磁力论证’的研究只是有了个开端,但任何研究有了开始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学术领域也是一样的。 王浩发表了‘电子性态论证’的成果后,好多的物理学家都投入到研究湮灭力和其他三种微观力关系的论证中。 就像是诺贝尔委员会著名物理学家鲍勃-布鲁克的评价,“这个方向,未来可能会出现几十个诺贝尔以及菲尔兹。” “论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