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8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88节 (第5/6页)

,“我们都很清楚,《数学新进展》并没有对论文进行审核。”

    “这无关‘王浩’个人的学术影响力,主要是因为研究的难度太高,论文内容太深奥。”

    “即便我们组织了七人小组,最少也需要一个月以上,才能够完全弄明白。”

    “一个月,是基础。”

    “当看到这篇研究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像是这种研究,我认为最少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的合作研究,才能完成。”

    “但是,显然,不可能,半拓扑理论的历史也只有短短一年,现在的研究,是短时间完成的。”

    “这是非常惊人的,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究竟是怎么完成的……”

    很多学者同样感觉不可思议。

    其中还有一些代数几何领域的顶尖学者非常的郁闷。

    哪怕是在学术界,同样有成功和失败。

    当面对半拓扑微观形态的研究时,代数几何学者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走的是应用计算方向,他们加入了相关的研究组、实验组,联系半拓扑微观形态理论,去对于元素组成进行计算分析。

    另一派则是理论派,能够从事理论研究的都是代数几何领域的顶尖人物。

    就像是高振明一样,许多顶级的代数几何专家,都去做微观形态表达的简化工作,而半拓扑表达更是其中的关键。

    好多代数几何顶级专家都有以此为方向来做研究。

    现在成果发不出来以后,他们就和高振明一样,都发现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

    当别人已经有了成果的时候,他们的研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