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5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54节 (第5/6页)

凝态物理当然包含数学内容,各种量子波态分析的阐述,运用的就是数学方法。

    王浩不急不慢的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列式,随后解释道,“我所说的数学,不是数学方法,而是建立超导机制的数学模型。”

    “建立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超导数学模型,结合交流重力以及其他实验,慢慢的完善这个模型。”

    “具体构造是这样的……”

    王浩写了起来。

    这是他的研究成果,以交流重力实验数据为基础,构建出超导机制的数学模型,也就是以数学的方法,来阐述各个参数的关系。

    如果能把数学模型完善到一定程度,就能够了解材料特性、超导状态触发机制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很多材料都可以归为‘超导材料’,区别只是实现超导状态的温度不同,有的甚至极为接近绝对零度时,才能够触发超导状态。

    用数学手段阐述材料特性、超导状态触发机制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依靠理论,依靠材料特性来判断超导状态温度。

    这样也可以去推导,什么样的材料归属高温超导,甚至是可以去研究,什么样的材料,能够实现‘常温超导’。

    当然,后者很困难。

    但是,在超导的理论机制研究方向上,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肯定是可行的,王浩对这一点非常坚定。

    “用数学的手段去描述超导机制,能够直接以数字、符号的方式,去理解材料特性和超导实现温度之间的关系,未来就可以实现,给应用方向做直接性的理论支持。”

    “我认为这一条路,比研究超导凝态物理特性更具价值!”

    王浩做完了讲解后,很肯定的做出了总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