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22节 (第2/5页)

上,他确实在设计方案的几个部分有不同的意见。

    现在有意见也没有意义,丁胜利和他一起负责装置制造,他也只能按照设计去做监督。

    刘明坤稍稍有些后悔。

    他是科学院电工所的教授,听到说王浩组建smes技术研究组,就积极的报名参加。

    没想到啊……

    王浩竟然是如此的独裁,所有的设计都是他一手敲定,其他人的意见似乎都不重要。

    刘敏坤也只能苦闷的感叹,“王浩确实是个天才、超级天才,但天才只体现在理论研究方向。”

    “在科技应用的研究上,他大概不适合担任负责人……”

    “学术、理论,天才很重要,一个人就能完成研究,但科技应用的研究,还是需要多听大家的意见啊……”

    ……

    研究组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实验装置制造申请。

    这可是个大事情。

    smes储电实验装置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好多新设计方案也需要独特、高端的制造技术。

    所以实验装置制造本身就需要很多部门、工厂协同配合。

    上级部门对于王浩的研究组百分百支持的,一切的材料设备供应都是优先的。

    smes储电实验装置制造不是小事情,单单是大量新型超导材料制造的线圈,就非常的不同寻常,需要的不止是材料,还需要几个工厂一起配合。

    很多相关人士都知道消息。

    潘东的团队也一样。

    当得知王浩的研究组准备制造实验装置的时候,潘东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他坐在办公室里,和邓建强说着,“这才一个多月吧?一个月时间,就敲定了所有的设计方案?我们当时可是用了半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