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9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97节 (第4/6页)


    s+级别难度,就很难做出判定了。

    王浩对s+级难度的理解,就是系统性的工程,或者可以带动理论或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研究。

    在确定了要做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之后,王浩也开始了先期工作。

    他首先找到了一大堆的相关资料和论文。

    然后,开始研究。

    这些论文都是和哥德巴赫猜想有关的论文,其中也包括陈景润先生对于‘1+2’的证明论文,论文的名称是《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1+2,指的当然不是1+2=3。

    哥德巴赫猜想出现在1742年。

    当时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

    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不过欧拉还是进行了很多研究的,他在给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回信中提出了另一个等价的版本,也就是现在流传最广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1+1’的说法。

    1+1,说的是两个质数之和。

    陈景润证明的‘1+2’,则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他所利用的方法就是最经典的‘筛法’。

    历史上,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相关证明进展,利用的都是筛法,筛法,也就是筛选法,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