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五章 居安思危 (第2/4页)
尤其是近三年,一改国战前“野有饿莩”的现象,基本上风调雨顺,用那帮言官的夸张说法,是“丰年稔岁”,农业方面有增产增收的趋势。 所以,到目前为止,各地州府的贮仓都算充盈,纵观大宣历史,说作“仓廪实”,不足为过。 再加上如今各地都在种植棉花,“衣食足”也指日可待。 自皇帝登基至今,已近十一年,纵有旱涝,规模也都不大,这也是皇帝登上宝座后,国家相对安稳的一大原因,老天都给脸嘛! 当然,国战那次不能算是皇帝的原因,只能说是“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皇帝怕的也是老天给脸不给脸的问题。 老天给脸了十一年,万一今年真如楚清在日录中写的那样,翻脸了呢?哪有年年风调雨顺的? 而这不是不可能。 庆德皇帝记得在当上太子之前,曾有一次大的蝗灾,那一次的灾害范围极大,遍及整个大宣国北部。 导致朝廷整日争吵不休,国家也动荡不安,父皇甚至下了《罪己诏》,当读到“万方有罪,在于一人”时,父皇甚至更咽。 那不是父皇真的内省自罚,而是发自肺腑的屈辱! 虫之皇凌驾于人之皇,到底谁是天子! 藐视王权者,斩草除根,可是,谁能把蝗虫斩草除根?! 遍读古籍,可知蝗虫恐怕比人都存在得久远,历代皇帝都没能灭绝它们。 登基十一年没有大灾害,这只能说是幸运。 谁又知道幸运的时效有多久呢。 “蕴蓄啊,你也说居安思危,”皇帝说道:“水旱交替,易起蝗灾,应当早做筹谋啊。” 刘聚不言。 他对于农事只限于纸面上的分析,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