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_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歧 (第3/5页)


    尚东延恨得一阵阵咬牙,天子怎么能派一个眼高手低的书生来当主将,这和宋朝那些无用的文官有什么区别?

    这里需要多说两句。

    在西夏军队内部一直存在着一种相互鄙视链,世袭大将鄙视边军将领的地位低下,没有后台背景,而边军将领又反过来鄙视世袭大将只会高谈阔论,没有实践经验。

    曹保宗就是典型的世袭大将,他是宰相曹介的长子,少年得志,靠父荫一步步成为大将军,履历中所谓的战功赫赫,也只是在去战场边缘镀了一层金。

    而尚东延却恰恰相反,他父亲是吐蕃人,母亲是党项人,他官任卓啰和南军司副都统,常年在边疆戍守,在西夏朝廷几乎没有他的地位。

    尚东延实战经验却很丰富,陈庆第一次被敌军战术欺骗,就是栽在这个尚东延手中,尚东延在狄道县用了一个西进的假动作,便把陈庆骗出城,率三千军队去了银矿。

    陈庆耗费心机,利用杨奇来传递假消息,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骗过这个尚东延,否则,对付曹保宗,根本就不用这么费力。

    尚东延压根就反对曹保宗采用修筑军城囤积物资粮草的办法,这等于就早早告诉了敌军,我要攻打巩州,如果敌军只有一个目标,可以用这个办法,可是他们不仅可以攻打巩州,也可以攻打秦州啊!

    尚东延一直在劝说曹保宗虚虚实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在巩州修建军城,最后去攻打成纪县,却被曹保宗一口否决。

    曹保宗的思路非常清晰,打仗是要正奇相辅,但必须是奇辅佐正,而不是正辅佐奇,主次不能颠倒。

    曹保宗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