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节 (第2/6页)
的知道,他家这次没给张家占便宜,那他二姨,三舅一家还来,会不会有点夸张,毕竟这次吃的可是张家的。 张大林一直留意着朱英华,听到朱英华说自己不是客人,他立刻反驳道:“谁说你不是客人,你是,小时候你小,我们才没把你当客人,现在你大了,是客人,也是家人,家人回家,当然要团聚。” 朱英华愣了下,点头,不再争辩。 因为他知道就算反驳也没有用,还不如不争辩,他倒要看看外公到底要干什么。 这么大的阵仗,要是没有目的,他也是不信的。 张大林很沉得住气,并没有马上表露自己的目的,而是耐心陪同外孙,直到晚上,一家人都齐聚,坐在饭桌上,才进入正题。 而这个正题也不是他说出来的,家里那么多人,总有人会站出来。 晚上七点,张家的客厅人满为患。 张家老两口坐在主位上,身边紧挨着朱英华,其他子女依次而坐,在气氛最热闹时,二姨突然看着朱英华遗憾地开口,“小华,看着你,我就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我还记得你刚来家里时,才那么小一个。” 说话间,她用手比了比高矮。 张莹莹是在朱英华一岁多就过世的,那时候的朱正毅特别忙,刚建国没几年,哪都需要军人,这种情况下,只能把朱英华送到张家寄养。 之所以把朱英华送来张家,也是想着孩子身上除了流着朱家的血,还有张家的,看在同血脉的份上,只要他舍得花钱,总比把孩子寄养在外人家强。 就这样,才一岁多,走路还不怎么稳的朱英华就到了张家。 朱英华是张家第一个小孩,加上朱正毅又大方,张家所有人都欢迎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