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杀神_第168章:以恶,治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章:以恶,治恶 (第2/7页)

道。

    “是……”

    ……

    杨荣一直都是个聪明人,而且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

    如果去评价杨荣的一生,朱瞻壑愿意称之为永乐一朝最强,结局也最完美的臣子。

    建文元年,杨荣得到了夏原吉的赏识,同年,他参与乡试,中解元。

    建文二年,杨荣中会试第三,殿试中获得二甲第二的好成绩。

    大家都知道三甲,因此可能会觉得二甲第二也不是什么好成绩,但在古代科举中,一甲就只有三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第一被称为传胪。

    杨荣是二甲第二,这也就是说他在殿试中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

    不过杨荣的人生拐点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建文四年。

    那一年,朱棣靖难成功,攻入应天府,就在朱棣想要进入皇宫的时候,杨荣拦在了他的马前,说了一句改变他一生的话。

    先遏陵乎,先即位乎?

    翻译一下意思就是:陛下您入京是要先祭拜先帝陵墓呢?还是先入殿登基呢?

    就因为这句话,朱棣让杨荣进入了刚刚建立的内阁,开启了他历经四朝的仕途。

    如果让朱瞻壑去挑选文臣来帮助自己,他可能挑选很多人,比如杨士奇和杨溥,再比如夏原吉,但如果在政事方面,他第一个选的绝对会是杨荣。

    杨荣这个人,有能力,识时务,而且运气也好。

    历史上的永乐十二年,在朱棣北征班师之后,朱高煦进献谗言惹得朱棣大怒,将东宫一众属官全部下了诏狱。

    所有东宫属官中,就只有杨荣一人幸存,不仅如此,一直到朱棣于榆木川驾崩,朱棣都认为杨荣是他朱棣的人,而不是太子党的人。

    还有就是杨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